4/16/2007

生日吃大餐就到天母海物語

原文

料好實在的海鮮鍋物、鮮美絕倫的北海道帝王蟹,還有各種精緻的開胃料理,每一道都是海物語精心推出膾炙人口的美食料理。為了嘉惠網友,海物語即日起推出當日及當月壽星享有優惠的美食專案,讓您享受豐富的生日大餐。

海物語堅持食材的新鮮、用料高檔且擺盤精緻,從前菜、主菜、帝王蟹料理到鍋物料理,可體驗多重的味覺享受,此外,海物語還會隨著季節更換菜色,加上採用無限量應吃到飽的方式,令人大呼過癮。

海物語即日起推出的「壽星美食專案」,四人以上(含)同行,當日壽星半價,當月壽星八折優惠;而八人以上(含)同行,當日壽星免費,當月壽星八折優惠,想大快朵頤一番嗎?來海物語享受一次難忘的美食饗宴吧!

天母.海物語溫泉宴會料理:http://0228753030.travel-web.com.tw/

天母深度之旅:http://111.travel-web.com.tw/

--------------------------------------
如果八個當日壽星去就全部不用錢?

巧克力催情比熱吻更有feel

原文

吃巧克力能比接吻更有幸福愉悅的感覺嗎?英國研究發現,吃進巧克力時,巧克力在嘴巴溶化的那一剎那,大腦和心臟都有相當劇烈的反應,和情侶接吻當時比起來,吃巧克力似乎比接吻更有感覺。

在電影「濃情巧克力」中,女主角茱麗葉畢諾許調製的各式巧克力讓當地保守的城鎮頓時喧鬧起來,冰冷許久的夫妻關係吃下一顆巧克力之後,彷彿催情一般產生奇妙地化學變化,而英國一份研究證實,巧克力催情作用甚至大於接吻。

英國神經心理認知學家最新做的實驗,人在吃下巧克力在嘴巴溶化的一剎那,心臟頻率和大腦波動都產生劇烈反應,比接吻還令人感到刺激。進行實驗的神經心理認知學家路易斯說,「當你吃下巧克力,它盡到嘴巴裡然後融化,我們對融化的一剎那很感興趣。」實驗還發現,黑巧克力最能帶來刺激愉悅的感覺。

儘管這個巧克力實驗無法找出巧克力比接吻更有刺激感的原因,不過這或許多少能解答,為什麼長久以來大家喜歡在情人節送巧克力的原因了。

----------------------------------------------
我們的英文課本有XD

4/15/2007

暴龍與雞膠原蛋白高度類似 吃起來口感差不多

原文

根據最新出版的《自然》科學期刊報導,美國科學家在暴龍的骨頭化石中,萃取出蛋白質,發現其組織和現代的雞高度類似,進一步證實了雞可能就是暴龍的後代,而且暴龍吃起來,口感可能和雞差不多。

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這是電影【侏羅記公園】中所塑造的暴龍形象;嬌小又羞怯,則是電影【四眼天雞】中,雞所給人的印象。

不過,根據刊載在科學期刊《自然》當中的最新報導,雞其實很可能就是暴龍的後代。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從2003年蒙大拿州出土的暴龍化石當中,萃取出膠原蛋白。北卡州大學教授史威澤指出,「我們在部份恐龍化石中,發現具有彈性的殘留物。」

在研究後發現,暴龍化石的膠原蛋白排列,竟然和雞的骨頭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過去一直就有科學家提出,雞是恐龍後代的假說,這個實驗又進一步證實恐龍和雞的確是有著親戚關係。

事實上,考古學家日前在大陸新疆也就是電影【臥虎藏龍】的拍攝地,發現了1億6000萬年前暴龍始祖的化石,在外貌重建之後,看起來頗為類似長著雞冠的雞,被命名為「五彩冠龍」。

大陸通訊社新華社在英文版的報導中,則直接稱暴龍不過就是「大號的雞」,英國每日電訊報還根據研究結果,推斷暴龍吃起來的感覺,口感應該就和雞肉差不多,暴龍和雞這兩種在人類印象中,形象有天壤之別的生物,竟然系出同門,也讓人深感到大自然造物者的奧妙。

暴龍演化成雞

原文1
原文2

美國考古學家從六千八百萬年前的暴龍化石分離出些微的殘餘軟組織,

發現恐龍與鳥類的蛋白質排列高度類似,進一步證實兩者演化上的密切關係。

科學家早已懷疑鳥類是從恐龍演化而來,

可是一直找不到恐龍的軟組織來證明這種關連。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考古學系助理教授史威哲表示,
她從二○○三年在蒙大拿州發現的一根暴龍腿骨,
從化石裡面找到一些軟組織,
送交「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學院」生化專家阿薩拉檢驗,
花了將近一年半,終於為膠質蛋白質內的氨基酸排序成功,
進行DNA分析。阿薩拉檢驗結果證實,暴龍股骨確實含有膠質成分。

研究團隊將暴龍蛋白質排列與現代多種物種相比,

發覺與雞的相似度最高,與青蛙及蠑螈也有一定的相似程度。

這項研究有助於確定鳥類是從恐龍演化出來的理論,

也可能改變人類對保存化石的想法,並為化石研究開啟新的途徑。
從化石擷取分子資料並加以分析,
將可以確認化石生物和現存生物之間的關係,
以及沒有留下後代的不同生物群體的關係。

科學界一直認為蛋白質之類的有機物質無法歷經百萬年仍保存下來,

而且化石程序會摧毀任何原來物質,
可是上述發現顯示遠古時代的蛋白質仍能為幾千萬年前的生物提供基因線索。

現在考古學家可能必須更深入地層挖掘,

以尋找沒有被地下水和生物破壞的樣本。

同時,研究團隊也表示,在恐龍化石內找到蛋白質,

有助進一步,研究恐龍演化過程,如何保存化石,
更有助醫學上的研究,而在另外一項研究也指出,
恆河獼猴的基因,和人類有高達93%重疊,這個令人興奮的發現,
對於科學家研究,基因突變過程,以及人類的疾病,
都有重大幫助,或許也可以解出人類演化的謎團。

看生活習慣便可知活幾歲

原文

長命百歲是不少人的願望,但也有不少人想知道自己何時會進棺材。

美國一位專門研究長壽的科學家,就研究出一套方程式,
來預測每個人的壽命。這個方程式,只要看看一個人的生活習慣,
透過簡單的加加減減,就可以知道這輩子能活多久。

目前透過先進的科技繪圖,

一個人從壯年到100歲的樣貌都能清楚地描繪出來,
但是誰能真的看到自己100歲的樣子,那可就沒人說的準了。
不過現在,美國專門研究長壽的科學家波爾斯博士研發出一套計算公式,
看看一個人能夠活多久。

一名CNN的記者古普塔勇於測試自己的壽命有多長,

波爾斯表示,像是睡不飽、壓力大又猛灌咖啡,
這樣可能讓人折壽一半。而古普塔自己則說:
「每天因為工工作只睡4小時,但是自己卻不喝咖啡。」

波爾斯表示,一天兩杯咖啡以上,至少會讓人少活一年。

而當然工作時數與壓力的存在,也攸關這輩子是長壽還是短命。
而古普塔除了是CNN記者外,也是神經外科醫生,
兩份全職工作,又有兩個小孩,波爾斯認為,
這位來訪問他的記者的壓力程度已經破錶了。

最後,古普塔經過計算到底可以活到幾歲並沒有隨新聞公佈,

但是波爾斯提醒民眾,一周工作少於40個小時並多與家人相處,
也隨時注意血壓、膽固醇的指數,都能讓一個人的壽命多加一點,

其實,根據波爾斯博士的這項歲數預言方程式,可以能活到幾歲,

說穿了就是各種好的、壞的生活習慣,對身體健康加加減減的結果,
所以想要活到100歲,還是要提早進墳墓,
一個人每一天的生活小細節,都能看得出端倪。
--------------------------------------
還有方程式可以算喔...
不知道他的完整公式是什麼= =